河南博物院全体干部职工汇集在院前广场,平心静气拍下一张珍贵的全家福,记录下步入新时代、共同开创美好未来的起航瞬间。随后,在华夏古乐团演奏的《三生三世》优美开场序曲声中,河南博物院建院90周年总结大会在多功能厅拉开序幕。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宋丽萍,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河南博物院原院长杨焕成、张文军,院党委书记万捷、院长马萧林,以及全院干部职工参加了纪念活动。马萧林院长作了纪念建院90周年总结报告,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宋丽萍,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坎坷历程90载,入列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1927年7月,河南博物馆诞生在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1928年5月,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民族博物院,1930年12月恢复为河南博物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博物馆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日伪期间,河南博物馆被更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1948年,省会开封获得解放,河南博物馆更名为河南省博物馆。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随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博物馆和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筹建新的馆舍,于199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适逢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河南博物院无论在展馆建设还是馆藏陈列,社会服务还是对外交流,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走在了全国博物馆发展的前列。2009年,河南博物院以“三贴近”工作试点为契机,实施功能提升改造工程,迎来了新一轮质的发展,并成为全国首批8家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2015年,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并入河南博物院,进一步丰富了文物藏品,壮大了职工队伍。
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丰盈扎实硕果累累
90年来,河南博物院一直坚守“发扬固有文化、提倡学术研究、增长民众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宗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创新工作思路,从建院初期提出的“从严治院、安全保院、科研兴院、多业助院”发展思路,到2014年确定的“社会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目标,砥砺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馆开放以来,累计接待观众近2000万人次,馆藏文物达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83000余件,举办各类展览200多个,出版学术专著50多部。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李克强等先后到河南博物院参观视察。河南博物院连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并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近百项省部级以上荣誉,成为河南展示中原文明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为庆祝建院90周年,从今年初开始,先后举办了“河南博物院建院90周年纪念展”,召开了“记录·见证·参与——当代社会进程中博物馆的角色与使命”馆长座谈会,出版了“河南博物院建院90周年论文集”,引进了“金字塔——不朽之宫”展览等一系列形式庄重、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活动。
未来5到10年,要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馆
今年6月初,河南博物院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万捷任党委书记,马萧林任院长,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马萧林在建院90周年总结会的致辞中构建了河南博物院人的“中国梦”,即:继承并发扬博物院人90年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立足河南,面向世界,用5至10年的时间,把河南博物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马萧林说,世界一流博物馆要有独具特色而又丰富的文物藏品,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展出场地,一流的藏品管理与保护水平,一流的陈展原创能力与水平,一流的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水平,一流的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干部队伍。把河南博物院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馆,就会形成具有河南博物院特色的卓越的博物馆文化,这是博物院人追求的目标、期望达到的境界。
面对挑战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前,河南博物院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现有的基础设施亟待优化提升,展场规模急需扩大,陈展原创能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较弱,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有影响的专家或行业领军人物还不够多,考古、博物馆、文保等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藏品数量和文物保护水平与国家级博物馆水平还不相适应,信息化建设还需加快步伐,内部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优化等等。目前面临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博物院的发展。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精心谋划、逐个解决。眼下,主展馆加固维修工程已经启动,新的基本陈列正在深化设计,2018-2020三年规划即将出台,河南博物院正以实际行动步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
承前启后再扬帆,继往开来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