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12月20日报道 《罗曼蒂克消亡史》还没上映就赢得了多方点赞,让人对这部名字似乎很有史诗感的电影心怀期待。后来又出现了诸如“华语电影年度最佳”等主观性强的评语,让人更觉得神秘。
就好像你收到了一个礼物,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的时候,心情往往是最复杂的。当然愉快的成分是最大,还夹杂着神秘、好奇、猜想。真正拆开礼物时,这种情感就会消失。
《罗曼蒂克消亡史》就是这样一部野心大,但能力略显不足的电影。坦白说,它是一部缺点与优点同样鲜明的电影。拿它与烂片相提并论,是看轻了它。而它是否就达到“华语年度最佳”,我也是存疑的。华语电影今年整体水平偏弱,拿最佳也不见得有多光彩。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优点很多。其中我颇为欣赏导演程耳的“作者电影”意识。从剧本、剪辑到导演,程耳在整部电影中的存在感是强烈的。他的美学风格通过摄影、灯光、画面、等等形式完美的展现了出来。电影是改编自他的小说,剪辑权在他手中,他将电影真正作为一种艺术在苦心孤诣。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段,因此时间的线索显得尤为重要。程耳早在他的成名作《边境风云》中就显示了他对非线性叙事的迷恋。到了这部电影,他在叙事上也不走寻常路。倒叙、插叙、顺叙,故弄玄虚,令很多人感觉不适,这是一大败笔。这种非线性叙事玩转得不够圆滑,过渡得生硬。虽然中间有伏笔,但并不显要,以至于你需要费力回想,才能接得上茬。《美国往事》也有多重叙事结构,各个部分之间却回转自然,足见功力。
叙事人为的割裂,折损了这部电影的整体观感。最致命的是,它始终上升不到史诗的高度,它仍是局部的、狭窄的、局促的、浅表的,并没有与整个社会的变化产生一种强大的共鸣。
驾驭是需要高度的与综合能力。有人说,电影是导演的三观,尤其是讲,讲的人。让一个个有着奇闻逸事传奇风采的民国风流人物,从平面的纸张里站立起来,这并不容易。《罗曼蒂克消亡史》看似是刻画群像,然则,除了日本间谍渡部之外,其他的人都显得苍白。很多角色没有交代,或动机不明,或突然消失,或蜻蜓点水,作为陪衬。群像过于潦草,并不深刻,难以撑起史诗的架子。
全片表演最为出彩的是来自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间谍渡部,程耳用了不少笔墨来刻画此人的内心与动机。虽然有深刻之处,却也丧失了分寸感。李安的《色戒》里同为间谍头子的易先生,与王佳芝一段暴烈的爱情,似乎给人一种错觉:从事间谍的人大概多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囚禁的段落。这一部分,是噱头还是蕴藏其它含义,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严重破坏了电影的分寸感。所谓刻意,便是过火。
消亡之前是怎样,为什么会消亡,消亡的过程如何?这些事情需要讲清楚。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难点。导演需要带我们去看罗曼蒂克犹存的光景,这光景是人来呈现的。而人做事是有动机的,有规矩的,讲究体面的,有情调的。把好的东西崩坏,大概就是一种悲剧了。
就像张爱玲在《色戒》说的一句话:马上枪一响,眼前的一切都会消失,还谈什么体面不体面呢?电影中虽然展现了不少细节,但有力量有说服力的细节不足够经得起推敲。因此,消亡的悲剧力度就大打折扣了。
《一代宗师》这一点做得比《罗曼蒂克消亡史》好很多。因为它抓住了人的动机与选择,个体的命运与时代洪流形成了一种呼应。宫二的“六十四手”消亡了,你会真切感知这种消亡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