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个饺子有7个产自河南,每10个馒头有3个河南生产。双汇、三全、思念、好想你等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也出自河南。
作为中原农业大省,河南肩负着“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的重任。河南的粮食产量占全国1/10,油料、蔬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17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194.64亿斤,比去年增加5.38亿斤,平均亩产431.4公斤,夏粮总产量及亩产均创历史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四优四化为抓手促进农业大省转型升级
让河南“三农”人感到自豪的同时,他们也有“焦虑”:怎样才能让“好的多起来,多的好起来”?
到任近一年时间的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此前长期在农业系统工作,他对河南的“三农”工作有很深的感情,也有很深的理解。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嘱托,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不断提高粮食产能。针对河南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优质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深层次矛盾凸显等问题,在‘优’字上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求创新。不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宋虎振说。
谈到如何深化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他说:“我们要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优四化’为重要抓手,围绕需求侧这个目标,强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在记者前往郑州采访宋虎振厅长时,中原大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冬雪。
瑞雪兆丰年。宋虎振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责任重大。不仅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要借此把农业做大做强,让河南朝着农业强省的目标跨越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四优四化”为重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宋虎振说:“当前,‘四优四化’已成为推动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成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成为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破冰船,我们要全力以赴推进‘四优四化’。”
谈到发展优质小麦时,他说:“要把发展优质小麦作为推进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任务,弱筋、中筋、强筋实行比例种植,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大省,常年种植面积8200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国的1/4强。中原大地不种小麦不行,但是种了之后效益却不高,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是老百姓习惯混种、混收、混用,高端面粉做不出来,一些企业需要高端面粉,还要到国外去进口。这是河南小麦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宋虎振介绍,找准了问题,我们为提高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为增加种粮农民收入,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首先搞品种结构优化,河南的小麦主要是中筋小麦,而现在市场需求的是弱筋和强筋小麦。我们搞弱筋、中筋、强筋小麦优化比例种植,开展先行先试点,同时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实行专种专收专用,实现优质优价,巩固和提升小麦生产的优势地位。
按照比较优势和适应性种植的原则,将豫北、豫中东划定为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将豫南划定为弱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在三个麦区,筛选了淮滨、延津、永城等8个县市,开展试点示范。发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村整乡开展单品集中连片种植。形成千亩以上单品种片区140个,万亩以上单品种片区62个。宋虎振介绍,在优质小麦生产区域,优先把绿色的种植技术介入进去,组织育种、栽培专家,分品种编印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按照标准化生产,真正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他举例说,新乡是河南的小麦主产区,也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新乡小麦”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证书,主产区延津县45万亩小麦生产基地是河南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与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全国首个“合作共建有机小麦基地协议书”,自此,茅台酿入新乡成分。
谈到发展优质花生时,他说:“在夏粮保安全、秋粮保收益的前提下,发展优质花生,可以让老百姓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