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2024-03-28 10:07 来源:南方资讯网  作者: 风中的自由
  次点击

在信息技术、融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的深入渗透到高校生的学和生活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载体都发生深刻变化。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既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有严峻的考验。本文从江西师范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高校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高校生的思想真正教育。当代高校学生要自觉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为导向,引导社会风尚,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融媒体背景下增强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基础价值

融媒体是以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多种传媒媒介为基本载体,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使其更好地实现宣传与传播的作用,是新时期新闻传播的重要潮流。本文作者以为,融媒体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即整合了各种资源,传播方式四通八达。与常规媒介相比较,融媒体在思政教育环境中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可以起到积极的导向功能,从而增强其意识形态的效果,在思想政治上要形成正面的思想意识,是学生思想政治认识发展的基石。新时期,大学应重视融媒体在思想政治引导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网络传播、网络引导、资源共享等现代科技手段,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进程中,大学生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把个人需求和民族发展联系起来,为大学生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方针

首先,在实践中,融媒体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实际操作中,应重视融媒体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培养作用,以保证其在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导向的功能,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新闻媒介应强调新闻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并通过媒介的有效运用来达到新闻有效传播的目的。尽管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途径依然受限于基本的环境,难以真正地实现思想政治思想的引导。而融合媒介则可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有关限制,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资源,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同时也使得有关的资源可以在互联实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基本的运用功能,从而为思政工作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撑。其次,必须确保实施的交互性。与传统的媒介相比,融媒体具有更高的交互性,能够与资讯科技结合,开拓一个崭新的传播领域。在此背景下,运用融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让高校生在一个崭新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例如,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自建 App、微信公众账号等多种形式与高校生进行交流,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建构。融媒体必须重视实施的准确性。由于传统媒体传播的准确性不够,难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同时,因为其精确的传播特点,它能使学生在融媒体的影响下,建立起一种自省的认知体系,进而提升对相关的知识探索能力,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因此,应重视增强融媒体的精确度与扩张性,确保相关落实工作的全面协调,从根本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构建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机制。

二、高校融媒体构建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要对高校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关系到党的未来、民族的兴衰。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部门,党委宣传部校园融媒体中心要正确处理当前思想政治活动中的舆论导向和学生情感化的表现,以“三全育人”的理念构建好高校融媒体中心。高校新闻传播中心的建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的平台,培养学生在“历史思维”、“全局思维”、“极限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策略层面上培养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思维方式;实践中,独立实践,团队实践,领导实践能力得到进步。公共情感的传递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是一个人的情感信息的传达、感染和分享。在融合媒体的视野中,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精确。高校应寻求公共传媒与大众情感的融合,以提高社会责任感,理性发声。

三、运用主体性教学实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

(一)利用高校融媒体传播实现高校生的思政引导

校园融媒体传播是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高校生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培养的重要部分。高校生是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关键对象,它不仅是媒介的接受者、参与者、传播者和批评者,同时也是一个指导和监管的目标。为了增强官方媒体的可信性和影响力,加大其传播力,提高其知名度,赢得广大读者的认同,就需要通过运用媒体的方式,让大学生积极地参加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内部动因,让他们成为学校公共传媒的一股力量源泉,提高他们的媒介素质,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实现他们的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在校园思政阵地的建设层面,要以班级、社团为依托,以各级阵地指导教师、学生负责人为核心,要拓宽大学生群众对新闻舆论的认识和认识,积极吸收优秀党员干部到大学生宣传、意识形态工作中去,使大学生党员在新闻舆论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将新媒介作品融入学生的工作、生活和学实际,充分发挥新媒介作品易上手、碎片化的特点,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作思政教育融媒体作品的热情。在专业领域,要强化主题,把好校园故事说得更好,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坚持以一般新闻,突出主题为主线,挖掘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新闻线索,加强对高校优秀研究和发展建设成效的宣传报导力度,引导大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谋求发展和提升个人修养上。

(二)融媒体实践工作共享发展

实践是促进融媒体融合的重要途径。在传媒方面,江西师范大学传媒网络平台构建,遵循了“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年级—社团”五个层次结构,将高校的公共传媒平台作为推进融媒体的载体。创新与理性的体制机制是新媒体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建立集约高效、重点突出的融媒生态,必须通过组织、经营机制、人才技术等的优化,从组织结构、柔性组织、生产经营和激励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差异化、有重点的体制机制。深入的媒介整合需要把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和专案经费投入到网络的各个重要方面,集中在信息领域。例如,M01谈到本单位的绩效机制改革:“除了传统的编辑部之外,对所有的采编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考评都不是固定的。主要是对内容制作的日常流量、活跃度、运营指标进行评估,每星期80%的好稿费都会给网络平台。”另外,在短期项目、品牌工作室、柔性组织等方面,也要有一个动力评估体系,比如新华社、湖北广播电视长江云网等,均采用“揭榜挂帅”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全台进行内容创新,推动各行业的协作,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中国民航报》、《天津日报》、《今晚报》、人民网、中国大学生网上等报纸和网上的新闻媒介对航空模型进行了追踪报导,并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系统的报导,从而形成了信息交流、情感表达、语义分享和交互的领域,从单纯的对信息的研究,到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研究。又比如,中国民航大学和武汉大学在网络上进行了一场《明天会更好》的联欢晚会,并在新华社、北方网、中国民航网等媒体上发布了有关内容,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200万。本课题也是由我校传媒发展中心主办、新闻中心主任全权承担,大学生记者团、合唱团、官方微信团队共同策划,分预热、首发、后续报道三个环节,分别从中央、地方、行业、校园四个层面进行报道,力求以最公正的方式获得最多的点击,为学校内部的其他社团在传媒发言上做出表率,引导学校里的所有公众号团队,通过对自身特征的关注与结合,对社会做出有益的事情。

四、健全校园融媒体联盟机制,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一)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范畴,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学校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校的各项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出融媒体的作用,建立科学的方案,成立专项的工作落实下去。部分高校已经采用融媒体建立网站和宣传网络栏,在这些平台上,师生可以交流学和生活的日常,高校发布校园文化、社会新闻等不断渗透入师生的日常生活。就以中国民航高校为例,学校微媒体联盟在2017年建立,制定了具体的管理运行机制,在2022年进一步挖掘拟定融媒体中心联盟。中国民航高校融媒体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小红书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中展现学子的蓬勃朝气,推动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传递出校园正能量。

(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形成融媒体文化

在整合媒介方面,高校应构建其独有的学院文化。比如,中国航空大学将自己传播平台取名为“航小家族”,则是中国航空大学的一种独特的社交网络传播平台,拥有独特的身份。中国民航高校的官方微信就有可爱的昵称为“航小微”,不仅如此,融媒体文化微信团队的成员都以“航小某”来命名自己的昵称。特色团队文化是相互渗透的,“航小”这一词不仅只出现在该微信团队中,还与其他融媒体部门具有联系,学校的官方微博名为“小航家”、融媒体中心视频号名为“航小融”等,这种团队文化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融媒体的宣传影响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从行为、情感、文字等多方面进行,中国民航高校的融媒体中心联盟不仅是学校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对象,更是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进行者,整个团队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不断成长,使得融媒体中心联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校内外合作常态化

各大高校的平台总是有所限制的,明确校外各个媒介平台的重要性,通过校内外合作进一步发挥宣传力量。高校与高校生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合作,为建设高校生互动社区项目寻得资金和技术支持。校外的许多新闻媒介具有传播力和权威性强的特点,高校与新华社合作设计校园专栏,给学校师生提供了展现学和生活的广阔平台,增加学生对于社会新闻的专注,进一步增加社会责任感。中国民航高校就已经与新华社新华智云、人民网等进行合作,以此开发了许多文化创新项目。

(四)建立相应的评奖评优机制

积极的心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的培养。在对目前高校生的培养过程中,积极向上的精神、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高校生的成才必要条件,希望他们不仅变得更加优秀,而且要展现出高校生独有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带动身边人传播正能量。大部分学校都有设立社团,但是社团具有其局限性和相对独特的管理方式,目前学生采用校园媒体的方式,以项目为主题来聚集感兴趣的学生成立新模式的学生组织。目前对于以融媒体方式传播社会责任感行为的奖励机制仍然不够健全,高校针对这样的项目应该给予师生奖励,健全完善的奖励程序,并且将优秀的内容进一步向上推送,增加传播和影响力。

(作者:汪益富,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3 - 2017 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